《教育面对面》| 名师面对面: 地理结业考试冲刺要点
全方位宣传记录
德州教育的新发展 新成果
《教育面对面》节目由德州市教育和体育局与德州市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全方位宣传记录德州教育的新发展、新成果。每周一到周五11:30-12:00首播,18:30-19:00重播。
大家可以通过“奏嘛新闻客户端”、“喜马拉雅FM”收听节目,也可以在公众号中搜索“德州交通音乐广播”“爱听979”关注收听并留言互动,参与热线2662979、2663979。
教
育
面
对
面
中考,已近在咫尺。花褪残红,八九年级的同学们即将迎来非常重要的时刻。我们期望每一粒种子,都能够在那场盛大的仪式上,收获硕果。今天的《教育面对面》,我们邀请王霞老师为收音机前即将中考结业的同学们提供一些考前建议,以及地理复习冲刺的高效方法。
《教育面对面》
特
邀
嘉
宾
王霞
德州市第十中学地理教师
一级教师
德州市优质课一等奖
主持人:王老师,对于即将中考的同学们来说,在大考前夕,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王老师:每年的中考试题都会清晰提出对识记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孩子们能够达到“善记” 。地理知识点繁多,没有头绪是不可能考好的。虽然现在的会考重在考察孩子的能力,但能力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的,不可能脱离知识去谈能力的,所以第一步肯定是要框架梳理,回顾教材。
主持人:王老师,面对初二地生结业,需要复习内容涵盖四册课本,时间紧,任务重,有没有比较高效的复习方法?
王老师:中考复习的最后冲刺阶段,需要回归教材,掌握好基础知识。但此时看教材一定要注意把“厚书”变“薄书”,即多归纳提炼,用简洁的文字和图文概括教材重点知识。针对教材回顾部分,可以梳理几个表格,用中考常见设问的形式来梳理四册教材,这一点非常重要。表格正如一张渔网:要足够大,才能打进更多的鱼;当然也要足够牢固,才能逮到鱼以后不至于挣脱。在历年中考中重要的知识点是经常考查的。框架的梳理应该参照历年中考考点梳理,做到万无一失,比如区域地理部分,涉及的知识点有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参考题型设问中的常见形式,有:分布特征、原因、影响、措施……
表格内知识要点可以通过教师辅助结合自己所学填充,这里只是举例,诸如此类还有自然环境表格,资源开发表格,生态治理表格等,便于规律总结。通过这种形式则可以把教材部分知识点尽数涵盖。看到考题后,就会自主联想到表格内容,从而写出标准解答。教材知识点梳理只是基础部分,由于时间紧张,则不可能将所有内容一股脑的全部背诵,这样反而让自己徒增压力,只需要有选择的把表格内容牢记才是重中之重。
主持人: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离开地图,便不是地理课”。王老师,在复习过程对于识图记图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王老师:地图是集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于一体的特殊载体,掌握了地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可以说运用地图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复习方法,一张地图可以把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其上。比如,以中国地理中的重要分界线为例,可以在中国轮廓图上逐一画出以下内容:(1)400mm年等降水量线;(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3)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4)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和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等(5)秦岭——淮河一线(1月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南方和北方分界线、水田和旱地分界线、亚热带季风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等)。
再如,复习中国地理知识时,可参阅的地图有: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铁路干线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会了如指掌。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图也不能忽视。比如,地形剖面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熟悉这些图形在试题中的特点和意义,也是取得中考高分的必备。
在地理学习中,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主持人:掌握了基本的基础知识之后,又该怎么展开练习,检测一下自己的复习效果呢?
王老师:通过一轮以教材知识为主的复习,大家已经掌握了主要的基础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答题、解题能力。为了更好地巩固复习成果,提高学习能力,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各地区、各县市的中考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做题才能找出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发现差距,及时弥补。但是在题型的选择上要注意精选,避免卷入“题海战术”的复习误区。模拟训练不在于多,而在于巧。
在研究近年来中考命题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课标和教材知识,精心筛选一些具有启发性、灵活性、代表性的“模拟试题”来进行考前训练,做到模拟试题的“典型性”和“全面性”的有机结合,尽可能地达到“少而精”的复习效果。觉得哪个知识点有点儿难还不理解,找出几套题只做该知识点的题目,做这些试题的时候要认真,保证做一题对一题,全部吃透,这个知识点你就算过关了。对于错题,一定要彻底解决,不然题目做的虽多,但是也白费了许多力气,下次碰到还要再错,可以把以前考过的试卷拿出来再做做错题,在冲刺阶段,这样比做陌生题要好得多。如果出错题目的知识点是了然于胸的,可以权当练练书法,书写几遍;而如果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有些模糊,则可以隔几天以后,再次训练,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通过这一阶段的集中训练,可以从中受到启发,逐步掌握中考命题的基本规律和解答各类中考试题的方法和技巧。
主持人:地生结业考试是初中孩子们迈向中考的第一步,面对这么大型的考试,孩子们难免有紧张的情绪,那么如何答好中考地理试题呢?
王老师:对于选择题答题技巧有下几个方面:
1.仔细审题,圈画关键词。
试题的题干中常有一些关键词,如“最、至少、主要、直接、基本、根本”等,在平时就应该养成在读题时把这些关键词标注下来的良好习惯,认真审题。
2.排除干扰,挖掘隐含条件。
有些学生考前经过了大量的训练,已经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做题时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式,认真阅读题目,看清题目要求,要善于从材料的关键词中找出突破点,挖掘隐含条件,从而确定出正确选项。
3.认真阅读图表信息,寻找解题突破点。
考生在解答用图表表示题意的选择题时,要充分注意其中的细节,如曲线图的升或降、拐点或折点的位置、斜率的变化、题干的文字说明、信息的处理和转换等。
4.考试中选择题可用直选法、排除法、优选法、图解法帮助选择。
直选法: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地理基础知识记忆的准确性,做题时要审清题干、题支,判断与所记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一两个选项就得出结论。
排除法:当遇到难以理解的题目时适合采用此方法。将选项与题干条件进行对照,找出选项中明显的错误之处,或者选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描述的意思不符,将这些选项排除,缩小范围,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优选法:如果题干中有“最”“主导”“主要”等字样,或者有多个选项都与题目意思相近时,可采取优选法进行取舍。
图解法:在解答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象等试题时,可以回想课本中相关示意图,将试题中的条件与示意图结合起来,有利于解题条件直观化和具体化。
而主观题书写的呈现,是希望通过文字表达个人的逻辑思路,语言应用能力的。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晰原理、掌握规律,解好地理题就入了门。因而要洞悉题目背后的逻辑关系。答题时不能就事论事,关健是掌握解题思路,在具体的问题上把知识点展开即可。
主持人:那么如何展开知识点呢?
王老师:可以前置原因,后置影响。原因:包括所有可能的形式,不同的主体,不同的思路,如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又可以细化为地形、气候、人口、交通等主体施加的原因;影响:包括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等等;这样既可以让知识点尽显逻辑,又能够拓展知识点,把主观题的书写更上一个层级。如: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前置原因)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影响后置)瓜果甜。不仅能够较好的体现出地理语言描述的特色,也能使答案更加连贯顺畅。
如果在答题时当遇到自己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模糊一些的答案,如分析某聚落的形成原因时,会用到“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所谓的“万能答案”,再如分析某国家或地区地震频繁的原因时把握不准是哪两板块之间,可以答“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再为了避免失分,可以答得具体些,如“位于平原,地形平坦;临近公路(铁路),公路(铁路)运输便利;临近某河流(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等”。
如果一些综合题在给的材料中找不到解题的思路,不妨反思一下教材,是不是有类似的教学内容,因为现在课本内容一般都是案例教学,从课本中会学到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图中给出非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来归纳非洲的气候特点,此时可以借鉴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分析亚洲气候特征的方法。
中考模拟冲刺阶段的复习,量大面宽,时间紧,任务重。只要我们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通过扎实有效地模拟训练,将知识上升到技能技巧,并注重答题方法和应试心理调节方面的训练,相信2022年的中考,大家一定会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从而实现升入理想高中的梦想。
主持人:同学们,阳光依然灿烂,天空依然晴朗,多年磨砺,攀星折桂酬壮志,千帆竞渡,乘风破浪展宏图,预祝同学们考试顺利。感谢王老师,我是朱琳,我们下期再见。
《教育面对面》节目由德州市教育和体育局与德州市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每周一到周五11:30-12:00首播,18:30-19:00重播。
【更多内容点击上方节目音频】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