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历地政课堂地理答疑一、单选题图为2016年12月8日游客在悉尼(33°55'S,150°53'E)15时15分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问题。1.该日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约是(     )A.32°       B.58°    &a

一、单选题图为2016年12月8日游客在悉尼(33°55'S,150°53'E)15时15分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问题。1.该日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约是(     )A.32°       B.58°    &a

更新:2025-02-10 16:08:12编辑:admin归类:地理答疑人气:38

一、单选题

图为2016年12月8日游客在悉尼(33°55'S,150°53'E)15时15分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问题。

1.该日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约是(     )

A.32°       

B.58°       

C.66°       

D.79°

2.此时月球的方位(     )

A.偏东       

B.偏南       

C.偏西       

D.偏北


【答案】1.D2.A

【解析】【分析】

1.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大约是23.5°,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移动,大概四天移动1°,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23.5°S附近,故12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以北约3.5°,可求出当日直射20°S附近,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一∣纬度差∣(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是H=90°一|纬度差|=90°-(33°55'-20°)=76°05';故D选项最接近,ABC选项错误。故选D。

2.悉尼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南,此时是15时15分,太阳位于西北方向,物影位于东南方向;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月球的方位偏东;故A选项正确, BC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其中,H为所求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为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纬度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之间的差值(当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个半球时,纬度差为两地纬度数之差;当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个半球时,则纬度差为两地的纬度数之和,简记为“同减异加”)。


下图为“某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大风速区相比,M地区风速较小,主要是因为(     )

A.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       

B.水平地转偏向力较小

C.地表的摩擦作用较大       

D.气旋的中心气压较高

4.此时我国新疆地区气温明显高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正值当地正午前后,太阳辐射较强

B.受降温过程影响小,天气晴朗少云

C.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空气下沉增温

D.位于天山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

5.此时下列站点上空最可能存在逆温的是(     )

A.长春       

B.太原

C.呼伦贝尔       

D.乌鲁木齐


【答案】3.C4.B5.C

【解析】【分析】

3.读图可以看出,M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A选项错误;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会影响风力大小,故 B选项错误;M地位于青藏高原东侧,秦岭山区南侧,地势起伏大,地形崎岖,地面摩擦力大,是风速较小的主要原因,故C选项正确;气旋中心的气压较四周低,是低压中心,图中M地并不位于气旋中心位置,故D选项错误,本题选C。

4.一般来说,陆地白天气温最高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北京时间14时,新疆地区位于正午前后,气温还没有达到最大值,而内蒙古中东部正值日最高温时段,故A选项错误;读图可知,内蒙古中东部刚经过一次冷锋过境,等压线密集,北风风力较大,降温明显,而新疆等压线稀疏,大气稳定,故B选项正确;由图可知,新疆地区等压线稀疏,大气稳定,风力小,天气晴朗,气温较高,盆地内下沉气流不明显,故C选项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新疆并不是全在天山背风坡,如盆地内部,新疆地区等压线稀疏,大气稳定,风力小,盆地内部无焚风效应,故D选项错误。故选B。

5.结合等压线分布图可知,长春位于冷锋锋前,冷锋即将过境,天气状况复杂不易出现逆温;据图,太原等压线状况相对单一,但结合时间为14点,太原为午后,盛行上升气流,不会出现逆温,B错误;由图可知,呼伦贝尔近地面受大风影响,气温较低,上空受大风影响小,气温可能较高,易出现逆温,C正确;乌鲁木齐正值正午,天气晴朗,不易出现逆温,D错误。故选C。

【点睛】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河流流经平坦地形时常形成千回百转的曲流景观。下图为“北美大草原某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决定该地林地分布的生态因子是(     )

A.气温       

B.水分       

C.光照       

D.风向

7.在河流变迁过程中,河道景观的演化过程是(     )

A.曲流→牛轭湖→林地→草地       

B.牛轭湖→曲流→草地→林地

C.林地→草地→曲流→牛轭湖       

D.草地→林地→牛轭湖→曲流


【答案】6.B7.A

【解析】【分析】

6.由材料可知,在大草原上形成了林地,一般草原上降水较少,在温度带一样的情况下形成林地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故B选项正确,ACD错误。

7.曲流形成后,河水仍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此时牛轭湖周围水分条件好,故林木生长较好,形成林地,随着泥沙淤积,牛轭湖最终变小直至消亡,所以水分逐渐减少,变成草地。故河道的演化过程是曲流-牛轭湖-林地-草地,所以 A选项正确,BCD错误。

【点睛】牛轭湖的形成过程:1、河流摆动形成弯曲。2、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3、河曲愈来愈弯。4、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5、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6、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图4为2021年由遥感影像解译转绘的“安徽省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区域地势总体上(     )

A.从中间向四周降低

B.从四周向中间降低

C.从西北向东南降低

D.从东南向西北降低

9.住宅分散分布有利于(     )

A.交通出行       

B.防洪避险      

C.生活取水       

D.田间管理

10.图示区域农业生产模式是(     )

A.高度集约的设施农业      

B.精耕细作的水田农业

C.规模经营的商品农业       

D.休闲观光的城郊农业


【答案】8.C9.D10.B

【解析】【分析】

8.据材料,该地位于安徽省,据图可知,该地东南部主要为水田及田垄,地势较低,西北部分布有旱地及其他用地以及经济林,地势较高,故该地地势总体上从西北向东南降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据图,该地住宅分散分布,田地和住宅交错相间,便于田间管理,D正确。住宅分散需要修建更多的交通线路来沟通各区域,不便交通出行,A错误,防洪避险应将住宅分布在远离山区的地方,与住宅分散关系不大,B错误,住宅分散与生活取水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10.图示区域农业生产模式是精耕细作的水田农业(图中水田旱地均有分布,判断有水旱轮作方式,住宅数量较多,生产规模较小)B项正确;图中住宅分散,水田和水塘面积狭长显然不具备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特点,AC错误;图中公路数量少,交通条件显然不是城郊地区,D项错误,本题选B。

【点睛】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如:温室大棚农业。商品农业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为满足市场对各类农产品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以商品性农产品生产为目的的农业。城郊农业:以城市为依托,利用地处城市周边地区的优越地理位置,为满足城市市民的生活需求,提供鲜活农副产品或初级加工农产品的农业。


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许多省区人口流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下图为“某年我国三大城市外来人口占比位列前十的省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同为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迁移至上海人口相差较大,其主导因素是(     )

A.对外交通条件       

B.文化交流习惯       

C.经济活动方式       

D.人口迁移政策

12.从全国看,三大城市的外来人口省区分布具有明显的(     )

A.地域性       

B.等距性       

C.均衡性       

D.同向性

13.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北京(     )

A.政府机构外迁       

B.城市规模扩大       

C.首都功能优化       

D.公共服务升级


【答案】11.C12.A13.C

【解析】【分析】

11.据图可知,同为长三角的安徽、江苏流入上海人数较多,浙江流入上海人数较少。分析其形成原因,三个省份对外交通条件都很优越;都位于华东地区,文化习惯差异不大;人口迁移政策主要由国家统一指导,各省份差异较小,ABD错误;浙江省大力发展小商品经济和网络营销,需要大量劳动力,大量吸引了其他地区人口流入的同时,也稳定了本省份人口的流出,导致浙江省流入上海市的人口比较少,C正确。故选C。

12.从全国看,三大城市外来人口省区分布,主要来自地域邻近的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大省,北京、上海、广州都有各自外来人口主要流入省份,所以具有地域性,A正确;由图可知,主要外来人口省区与流入城市的距离并不完全相等,B错误;外来人口省区和来源方向有明显的差异,北京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和南部的省份,少量来自东北,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地区的省份,广州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和北部的省区,故不具有均衡性和同向性,CD错误,故选A。

13.近年来,京津冀在推进一体化发展,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将非首都职能包括工业等大量吸引外来人口的产业向外转移,外来务工人口减少,导致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C正确;因国务院定位的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政府机构不会外迁,A错误;城市规模扩大、公共服务升级,使城市服务更完善,会吸引外来人口,使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上升,BD错误。故选C。

【点睛】国务院确定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这就是新的首都职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图为“江南丘陵某区域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功能区竞争力

B.保护环境敏感区域

C.促进劳动力就业

D.提高城镇化水平

15.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的模式是(     )

A.I       

B.II

C.III       

D.IV

16.在我国重大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     )

A.集聚扩大       

B.原地保护       

C.均衡布局       

D.分散迁移


【答案】14.B15.D16.A

【解析】【分析】

14.据图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方向为从生态功能区向经济功能区迁移,可知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敏感区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要将生态功能区的聚落迁移到经济功能区,B正确;增强功能区竞争力应该采取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交通网等措施,单纯的聚落迁移无法增强功能区竞争力,A错误;乡村聚落从生态功能区迁移到经济功能区是所有人群的迁移,促进劳动力就业说法有些片面,C错误;评价城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模式I图无法判断城镇化水平的变化,D错误。

15.图IV中,聚落从靠近河流向靠近公路迁移,可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D项正确;A项只是单纯的从生态功能区迁移至经济功能区无法看出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转变,A错误;B项只是乡村聚落从山地迁移至丘陵然后又迁移至平原,只体现了受自然要素的影响,B错误;C项小的乡村聚落向规模大的乡村聚落迁移,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本题选D。

16.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所学可知乡村聚落未来发展呈现三大趋势:1.城乡结合趋势;2.土地规模化经营趋势;3.空心村撤并的趋势,故可以判断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集聚扩大,从而提高乡村聚落的基础设施水平以及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A项正确;有些乡村聚落分布在偏远地区,气候条件恶劣、生存环境艰苦,不适合原地保护,B错误;乡村聚落数量多,空间分布不均,均衡布局显然不可能,C错误;乡村聚落一般规模不大,分散迁移不太实际且没有必要,D项错误,本题选A。

【点睛】乡村聚落是指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即村落),包括所有的村庄和拥有少量工业企业及商业服务设施,但未达到建制镇标准的乡村集镇。


公元8世纪开始,基尔瓦逐渐成为非洲东海岸的商贸中心。15世纪初郑和船队曾从不同航线到达基尔瓦。17、18世纪随着世界贸易格局不断改变,基尔瓦商贸地位逐渐衰落。1981年基尔瓦所在地的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为“郑和船队航海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公元8世纪基尔瓦作为商贸中心兴起时,其对外贸易的主要地区是(     )

A.阿拉伯海沿岸      

B.南海沿岸

C.几内亚湾沿岸       

D.地中海沿岸

18.郑和船队若每天航行190km,从科伦坡经摩加迪沙至基尔瓦的最短时间约(     )

A.2周       

B.4周

C.6周       

D.8周

19.公元17、18世纪基尔瓦商贸地位逐渐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枯竭       

B.风沙影响       

C.气候变暖       

D.航道变迁


【答案】17.A18.B19.D

【解析】【分析】

17.结合时间“公元8世纪”可知当时有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存在,据图,基尔瓦位于非洲东海岸,东邻阿拉伯海,故判断其对外贸易的主要地区是阿拉伯海沿岸,A项正确,南海沿岸当时人口数量较少,商贸不发达,B错误;几内亚湾沿岸位于非洲西部,距离基尔瓦较远,商贸不发达,C错误;地中海沿岸距离基尔瓦较远,不是其对外贸易的主要地区,D错误,本题选A。

18.据图中经纬线可知,从科伦坡到摩加迪沙大致经过35个经度距,且位于赤道附近,故两地距离可计算为111×35=3885km,从摩加迪沙到基尔瓦大致经过10个纬度距,可计算两地距离为10×111=1110km,故从科伦坡到基尔瓦距离大致为4995km,据材料,郑和船队每天航行190km,可计算大致需要27天能到达,故最短4周就可到达,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公元17、18世纪基尔瓦商贸地位逐渐衰落的主要原因是航道变迁,因为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让基尔瓦显得有些鸡肋(基尔瓦仅仅是由于早期航海家们需要一个落脚点,充当桑给巴尔岛和索法拉之间的中转站。)。稍有吨位的船只,都可以从好望角直接抵达索法拉,然后直航到桑给巴尔,再转进印度等东方口岸,不需要在基尔瓦再停留,D项正确。资源枯竭,风沙影响,气候变暖均与该地商贸地位逐渐衰落关系不大,ABC错误,本题选D。

【点睛】修建港口的区位条件: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3、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4、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等。


近年我国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珠三角城市群(广东省9个城市)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9+2)。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相比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更易建立区域统一大市场的有利条件是(     )

A.行政管辖关系       

B.经济发展水平       

C.风俗习惯差异       

D.人口规模结构

21.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更接近(     )

A.单核多中心结构       

B.双核多中心结构       

C.多中心网络结构       

D.核心边缘结构

22.将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香港发挥的最大优势体现在(     )

A.旅游观光       

B.生产加工       

C.消费市场       

D.对外联系


【答案】20.A21.C22.D

【解析】【分析】

20.相比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更易建立区域统一大市场的有利条件是:行政管辖关系,因为珠三角城市群均属于广东省管辖;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均为多个省份的合作,A正确;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比珠三角城市群更高,B错误;风俗习惯差异对建立区域统一大市场的影响没有行政管辖关系影响大,C错误;三个城市群均是人口稠密区,人口规模结构差异不大,D错误,本题选A。

21.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更接近多中心网络结构,结合所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城市群中,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可以叫做中心城市,它们要发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引擎作用;故C项正确,ABD错误。

22.将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香港发挥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对外联系,因为香港背靠祖国大陆,面向国际市场,利于对外联系,D正确;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中,澳门主要是建设国际旅游休闲中心,A错误;生产加工主要是惠州、东莞等城市的定位,B错误;消费市场主要是广州的定位(国际贸易中心),C错误,本题选D。

【点睛】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温带、寒带的城市分布在平原;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气候:气温、降水适中,居住适宜。河流:①运输功能: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水源充足;③防卫功能;④环境功能。2.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交通:临近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其他因素:①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


二、综合题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柑橘是原产于我国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在我国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橘逾淮而北为枳”大致反映了古人对柑橘分布的认识,目前淮河依然是我国柑橘分布的北界。

材料二图为“柑橘在世界的传播过程及分布北界示意图”。

(1)写出柑橘从我国传播到国外的两种路径。

(2)分析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柑橘分布北界的差异及其原因。

(3)从①、②、③、④四线中选出柑橘在日本分布的北界,并简述理由。


【答案】

(1)①陆地向南亚、波斯湾地区以及地中海沿岸地区传播;②海洋上向日本、东南亚等地区传播。

(2)差异:亚欧大陆西岸柑橘北界的纬度较亚欧大陆东岸北界的纬度更高。原因:亚欧大陆西岸受西风影响,亚热带北界的纬度位置更高,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的影响,亚热带北界所处纬度相对较低。

(3)③线。理由:我国柑橘分布的北界在淮河一线,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突出,柑橘分布的北界的纬度较我国淮河一线的纬度更高。④线纬度低于淮河一线;①②线应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不是亚热带的北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1)注意分析我国传播到国外的两种路径,其传播的起点在我国。根据图中的传播路径及地区等信息可知,在陆地上,我国主要向南亚、波斯湾地区以及地中海沿岸地区传播,在海洋上,我国柑橘主要向日本、东南亚等地区传播。

(2)根据图示分布北界图例信息可知,柑橘分布北界在亚欧大陆西岸所处的纬度更高,亚欧大陆东岸北界的纬度更低。主要原因在于:亚欧大陆西岸受西风影响强烈,西风带来热量,使得亚热带北界的纬度位置更高,而亚欧大陆东岸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强烈,亚热带北界所处纬度相对较低。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目前淮河依然是我国柑橘分布的北界,淮河的纬度大约为34°N附近,而日本受海洋以及日本暖流的影响,气候的海洋性更为突出,柑橘分布的北界所对应的纬度比我国淮河一线所对应的纬度相对更高,排除④,而③的可能性更大。①②线的纬度已经大于40°N,应不属于亚热带,气候类型应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点睛】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5年前,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的整车厂和零部件厂大多集中在上海,此后逐渐向周边城市扩散,有四大整车厂和90%以上的零部件厂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并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材料二为推动区域一体化,江苏省组织引领苏南苏北对口共建优质、绿色产业园区。共建以来,园区引入高素质管理与技术人才,促进人口就业,推动当地GDP快速增长。

材料三图为“2018年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主要零部件厂在长三角城市群分布示意图”。

(1)分析该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主要零部件厂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简述该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向外扩展形成的供应链体系对苏南苏北共建产业园的启示。


【答案】

(1)分布格局: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整车厂附近;原因:有利于加强生产协作和技术交流;降低物流成本;快速响应市场。

(2)启示:明确园区的主导产业,以此为核心大力引进主导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引入低能耗,能排放,高增长产业;有针对性地引进与之相关联、相配套的项目,提高产业的集聚度;重视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的综合引进。

【解析】【分析】本题以长三角区域汽车产业扩散为背景情境,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和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该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主要零部件厂在上海市分布有81家,在苏州分布有10家;在南京分布有8家,在镇江分布有7家,在宁波分布有10家,在常州分布有5家,在杭州分布有4家,在台州分布有4家,在泰州分布有3家,无锡、芜湖、安庆分布有2家,扬州、南通、嘉兴、铜陵、宜城各分布有1家。整车厂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宁波市、南京市、扬州市。由得此得,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主要零部件厂的分布格局是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整车厂附近多。形成原因是大型汽车制造企业零部件厂与整车厂之间有生产协作关系,彼此靠近分布,有利于加强生产协作和技术交流;降低物流成本;快速响应市场。

(2)根据材料“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的整车厂和零部件厂大多集中在上海,此后逐渐向周边城市扩散”可知,在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下,承接大城市产业扩散所建的产业园要注意明确园区的主导产业,以此为核心大力引进主导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加强与主导产业区域的协作关系。由材料“共建优质、绿色产业园区”可知,要注意引入引入低能耗,能排放,高增长产业。由材料“园区引入高素质管理与技术人才,促进人口就业”可知,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与之相关联、相配套的项目,提高产业的集聚度,增加就业岗位,促进人口就业,同时重视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的综合引进,推动园区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点睛】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云岩河上游。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赴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材料二图为“南泥湾俯瞰景观图”。

(1)简述八路军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时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2)解读“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所描述的农业生产布局。

(3)比较南泥湾所在地区与江南地区在农业生产特点方面的差异。


【答案】

(1)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风力大;气候干旱,降水少;高原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地表支离破碎,平地少;河流水量小、地下水位深,水源短缺。

(2)平地、川地(谷地)种植粮食作物;地势低洼的池塘养鱼放鸭;山上发展畜牧业,放牧牛羊。

(3)农田的差异:南泥湾是旱田,江南是水田;耕作制度的差异(作物熟制差异):南泥湾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江南地区一年两熟到三熟;作物种类差异:南泥湾以小麦、谷子为主,江南地区以水稻为主;畜牧业差异:南泥湾放牧业,江南地区家庭饲养为主。

【解析】【分析】本题以南泥湾为背景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以及南北方农业生产的差异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素养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1)分析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时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水源、植被等方面分析:据材料“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风力大;南泥湾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据材料“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云岩河上游”可知南泥湾位于高原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地表支离破碎,平地少;据材料“南泥湾位于云岩河上游”河流水量小、地下水位深,水源短缺;河流上游,植被稀疏;丘陵地带,昼夜温差大,早晚寒凉等。

(2)解读“陕北好江南”歌词,从平地川地、池塘、山地等地形出发,分析农业生产布局,具体地说就是平地、川地(谷地),地势低平,土壤相对肥沃,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地势低洼的池塘易积水,适合养鱼放鸭;山上土壤浅薄,水分条件差,适合发展畜牧业,放牧牛羊。

(3)比较南泥湾和江南地区,可以从农田类型、耕作制度、作物种类来比较。农田的差异:南泥湾位于北方(陕西延安)是旱田,江南地区位于南方是水田;耕作制度的差异(作物熟制差异):南泥湾位于黄土高原,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江南地区为一年两熟到三熟;作物种类差异:南泥湾以小麦、谷子为主,江南地区以水稻为主;畜牧业差异:南泥湾以放牧业为主,江南地区以家庭饲养为主。

【点睛】

1.《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自然地理)》目录

2.《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人文地理)》目录

3.《中国地理小区域100例》总目录

4.《世界地理小区域100例》总目录

5.《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自然地理)》获取方法

6.《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人文地理)》获取方法

7.《中国地理小区域100例》获取方法             

8.《世界地理小区域100例》获取方法

9.可编辑2021年世界区域地理复习资料包免费送!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扫一扫上面二维码加入学习吧。

适用对象:高二,高三全体学生,高中地理老师,地理旅游爱好者

部分图文

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探讨之用,如涉及侵权,请留言处理。



温馨提示:本文已发表在财营网cyedu.org,财营网免费为全国各大中小学老师上传提供学生们学习。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治安策》、《削藩策》及推恩令的相同作用是:A.削弱王国实力,加强中央集权B.削弱相权C.加强对地方的监察D.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公司购轿车会计分录怎么做怎样计提折旧?

猜你喜欢

更多
  •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