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福建省泉州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一、选择题组碳排放量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总称,我国的碳排量放主要来白化石能源利用产生的CO2。碳排放重心是区域碳排放量的平衡点,我国几何中心(指特定区域的中心点)的坐标为103°E、36°N。图示意2009—2019年我国碳排放重心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我国碳排放重心和几何中心的相对位置判断,2009—2019年我国碳排放(
2023届福建省泉州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组
碳排放量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总称,我国的碳排量放主要来白化石能源利用产生的CO2。碳排放重心是区域碳排放量的平衡点,我国几何中心(指特定区域的中心点)的坐标为103°E、36°N。图示意2009—2019年我国碳排放重心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我国碳排放重心和几何中心的相对位置判断,2009—2019年我国碳排放( )
A.东、南部增多
B.东、北部增多
C.西、南部增多
D.西、北部增多
2.2009—2019年我国碳排放重心发生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①西部地区重化工业的发展
②东部地区人口增长加快
③西部地区风能资源的开发
④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指数越大,表明该时期内用地结构变化越明显。重庆市(图左)西部和中部地区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势低缓东部地区地处大巴山区和武陵山区,坡陡、耕地破碎利用3S技术处理得到2005、2012、2017三年重庆市四大区域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指数(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017年主城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指数较低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乡村用地规模较少
C.城镇人口占比较高
D.乡村居民收入较高
4.与渝西区相比,渝东南乡村地区( )
A.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生态旅游产业
B.整合耕地,促进乡村聚落合并
C.接受主城区辐射,发展现代服务业
D.扩张中小城市,开发新增土地
5.为保证土地利用边界测量的精准度,进行实地数据采集时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系统
铁路选线时应该绕避冰川作用区。中巴拟建铁路(喀什—瓜达尔港)经过中国和巴基斯坦交界处及附近的高原山地,该区域冰川发育,自然灾害频发,对铁路运行构成较大威胁。图左示意某中巴拟建铁路某段线路,图右示意某段冰川作用区铁路走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巴基斯坦东北部冰川发育的主要原因是( )
①高海拔山区广布
②距离海洋较近
③西风带来水汽多
④沿岸暖流增湿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7.图中的铁路线避开谷底,选择高位走线的主要原因是( )
A.少占用耕地和居民点
B.避免冰川堰塞湖的影响
C.减少工程建设的投资
D.减轻滑坡和泥石流危害
8.中巴铁路建成后,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瓜达尔港的腹地范围扩大
B.经过马六甲海峡中国货轮明显减少
C.运往中国货物以水果为主
D.初期中巴公路的运输量大幅度下降
小乔木梭梭(图左)耐贫瘠,是优选固沙物种。某中学生小组为探究不同生境下梭梭林的枝条分枝状况,在西北沙漠某沙丘(图右)坡顶、坡中、坡底分别挑选一定数量的标准样株测量,并计算枝条分枝情况,发现与坡底相比,坡顶每年新增枝条数量较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各位置挑选标准样株时需考虑( )
①生长状况
②植株距离
③地形条件
④人类干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坡顶每年新增枝条数量较少主要原因是坡顶( )
A.养分较少
B.风力较强
C.光照较强
D.热量较低
费尔干纳盆地位于天山和阿莱山脉之间,因锡尔河流经而成为中亚重要的灌溉农业区,盛产棉花。该盆地从山前地带到盆地中部土壤黏粒比重逐渐增大。图左示意费尔干纳盆地及周边地形,图右示意费尔干纳盆地各月降水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测该盆地夏季棉田单位面积灌溉量( )
A.中部多、边缘少
B.中部少、边缘多
C.东部多、西部少
D.东部少、西部多
12.当地夏季灌溉农田导致近地面的气温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逆辐射减弱
B.太阳辐射减弱
C.地面辐射减弱
D.水汽凝结散热
13.近年来盆地内扩大棉花种植规模,对凯拉库姆水库的主要影响是( )
A.入库径流携沙量增加
B.水库水位季节变化更大
C.入库径流的水质下降
D.水库的生物多样性增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处在风、水两种外力作用的交汇区域,该区域近5000年以来沉积环境变迁主要受气候干湿变化的影响。漫洪沉积指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出,流速和水深骤减,携带的沉积物沉积。图左示意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周边地区,图右示意采样点的沉积环境变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推测某次漫洪沉积形成的地层剖面示意图是( )
A.A
B.B
C.C
D.D
15.漫滩湿地沉积时期( )
①沙漠南缘南移
②沙漠南缘北移
③风力沉积为主
④流水沉积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推测距今4900—3300年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 )
A.偏北,西风影响增强
B.偏南,西风影响增强
C.偏北,西风影响减弱
D.偏南,西风影响减弱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的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北方地区有旱作农业、放牧业和捕鱼业,中南部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和木薯。1971年在东北部哈代贾河修建了蒂加大坝用于上游的灌溉、城市用水和水力发电。随着哈代贾河和贾马里河全流域农业生产过度开发,两河交汇处的洪积平原洪水期泛滥面积不断扩大。2022年12月中国援尼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成立,帮助尼日利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图示意尼日利亚地理位置。
(1)比较尼日利亚南部和东北部地区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及并分析其原因。
(2)蒂加大坝建成后洪积平原洪水期泛滥面积不断扩大,分析其主要原因。
(3)当地计划在哈代贾河流域大力发展现代淡水养殖业,是否可行,请从农业技术角度说明理由。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资源丰富,富含稀土元素的花岗岩或变质岩,在风化壳的剥蚀速度小于或等于风化壳的形成速度的条件下,经风化、淋溶,稀土元素富集在原地的风化层中,形成离子型稀土矿。开采时,将矿区蕴含稀土离子的风化层用化学方法将稀土离子置换浸出,早期主要采用“搬山运动”式的池浸(堆浸)工艺(图a),现采用较环保的原地浸矿工艺(图b)。稀土是重要的战略性原材料,近年我国建立稀土矿产开采总量控制指标。
(1)从离子型稀土矿的成矿过程推测赣南稀土矿区主要地质作用表现形式的主要特点。
(2)与原地浸矿工艺相比,分析池浸(堆浸)工艺对当地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的主要原因。
(3)说明近年我国建立稀土矿产开采总量控制的主要原因。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覆盖度与气温升高幅度呈负相关,植被覆盖度低,气温升高幅度大。调查发现全球气候变暖使青藏高原土地沙漠化发生逆转。青藏高原土壤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下图示意青藏高原1971—2013年冬季的气候倾向率(气温变化幅度)变化。
(1)指出1971—2013年冬季青藏高原东西部增温幅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土地沙化逆转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2.D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2009—2019年我国碳排放重心整体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南部,且该时间段内,我国碳排放重心逐渐向西北部移动,因此可以判断,2009—2019我国碳排放西、北部增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根据所学知识,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我国重化工业开始逐渐迁至中西部能源丰富地区,①正确;东部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会导致碳排放重心向东部地区移动,②错误;西部地区风能资源开发会促进西部地区节能减排,减少西部地区的碳排放,③错误;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东部地区主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西部地区逐渐承接污染耗能相对比较严重的重化工业,结果导致中西部地区碳排放增多,④正确;结合选项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在西部大开发中,中国西部的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具备了承接产业西部大开发转移的能力。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快开放,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承接东部和境外产业转移的能力大幅增强。与此同时,东部的土地、劳动力、水、电等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东部急需产业转型升级。
3.B 4.A 5.B
【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指数越大,表明该时期内用地结构变化越明显”,2017年主城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指数较低,说明用地结构变化较小,直接原因是主城区土地利用以城市用地为主,乡村用地规模较少,变化不明显,B正确;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人口占比较高、 乡村居民收入较高对乡村发展具有影响,但不是直接原因,ACD错误。故选B。
4.根据材料可知,重庆市西部和中部地区(渝西区)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势低缓,东部地区(渝西东北、渝东南)地处大巴山区和武陵山区,坡陡、耕地破碎,所以渝东南乡村地区不适宜整合耕地,促进乡村聚落合并,B错误;渝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接受主城区辐射弱,较难发展现代服务业,C错误;土地资源破碎,地势较为陡峭,较难扩张中小城市,开发新增土地,D错误;渝东南乡村地区多为生态地区,适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生态旅游产业,A正确。故选A。
5.遥感技术是一种远距离探测技术,通过飞机或卫星向地面发射无线电波,根据反射回的电波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事物进行探测和识别,可以在收集信息时保证土地利用边界测量的精准度,B正确;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对地理数据分析和储存,无法获取土地利用信息,A错误;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主要功能是进行定位和导航,无法获取土地利用信息,C错误;数字地球是将地球上的各种地理信息数字化,便于人们了解地球,无法获取土地利用信息,D错误。故选B。
【点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面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6.A 7.B 8.A
【解析】6.根据所学知识,该地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区,海拔较高,利于冰川保存,①正确;结合图片可知,该地距离海洋并不近,且来自印度洋的夏季风只有少量到达该地,印度洋对该地冰川的影响相对较小,②错误;该地纬度位于北纬45度附近,盛行西风可以深入并且给该地带来较为丰富的降水,利于冰川的形成,③正确;该地距离海洋较远,不受洋流影响,④错误;结合选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结合材料可知,该区域冰川发育,自然灾害频发,因此铁路线避开谷底,选择高位走线的主要原因是避免冰川堰塞湖的影响,B正确;该地自然灾害频发且海拔高,河谷地区人口分布少,A错误;和在谷底修建铁路相比,高位走线工程建设难度更大,投资更多,C错误;滑坡、泥石流一般在降水较多且降水强度大的地区发生概率大,该地这种地质灾害相对较少,且高位走线与谷底相比,也不能避开滑坡泥石流灾害,D错误;故选B。
8.该铁路建成后,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及沿线交通通达度提高,使得瓜达尔港的服务范围(腹地范围)扩大,A正确;该铁路建成后,部分石油等物质选择该种运输方式,但数量有限,而且通过马六甲海峡的中国货轮并不以油轮为主,随着我国对外贸易量提升,通过马六甲海峡的中国货轮并不一定会减少,B错误;中巴铁路运送的物质主要是石油资源,C错误;初期由于中巴铁路和中巴公路相比,它的运输优势并没有完全显现出来,而且随着中巴贸易量的增长,中巴公路运输量并不会明显大幅度下降,D错误。故选A。
【点睛】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原则——“低、高、大、小”:①成本低——山区线路起伏要小,隧道要少;平原线路要直,桥梁要少。②安全性高——山区线路不能太陡,平原线路不宜经过沼泽区。③经济效益大——地方性公路应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或高速路以直达为主。④生态破坏小——平原地区少占农田,不破坏水利设施,山区注意植被的保护。
9.A 10.A
【解析】9.各位置挑选标准样株时应选择生长状况良好的梭梭,①正确;不同的植株距离会影响梭梭对光照、水分、养分的竞争,影响到梭梭的生长状况,应选择植株距离适中的梭梭,②正确;不同地形条件的水分、养分等存在差异,会影响梭梭的生长状况,各位置中,应在地形与周围环境相一致的区域中挑选标准梭梭植株,③正确;沙漠中人类活动少,故人类干扰不是选择标准样株的主要考虑因素,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坡顶地势较高,水分条件差,且坡度大,易被风力侵蚀导致土层较薄,养分较少,导致坡顶每年新增枝条数量较少,A正确;坡顶地势较高,风力较强,但风力强劲主要导致植株较矮、茎干粗壮,对每年新增枝条数量影响较小,B错误;由图可知,坡顶与坡底高差小,光照、热量差异小,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有热量、降水及水分、土壤肥力、风力等。
11.A 12.C 13.C
【解析】11.据材料“费尔干纳盆地位于天山和阿莱山脉之间”,盆地内年降水总量较少,特别是夏季降水量更少,河流的水源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山麓地区水资源充足,需水量少,中部地区土壤黏粒比重较大,含水量少,灌溉需水量较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当地夏季灌溉农田导致近地面的状况发生变化,水的比热容较大,升温幅度较慢,使地面辐射减弱,近地面大气得到的地面辐射少,气温较低,C正确;夏季灌溉农田改变的是地面状况,对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影响不大,AB错误;水汽凝结散热会释放热量,D错误。故选C。
13.近年来盆地内扩大棉花种植规模,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流入凯拉库姆水库的水量减少,携带的泥沙也会减少,A错误;水库水位季节变化变小,B错误;棉田施用的农药、化肥会随径流汇入水库,入库径流的水质下降,C正确;水库的生物多样性减少,D错误。故选C。
【点睛】费尔干纳盆地是一个位于中亚地区的盆地,长约300公里,宽约70公里,总面积大约为2.2万公里。虽然费尔干纳盆地的面积并不算大,但却分布了三个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拥有着中亚地区最肥沃的土地和最密集的人群。
14.D 15.D 16.C
【解析】14.由于该地层剖面示意图由漫洪沉积而形成,说明是河流携带沉积物堆积而形成的,河流搬运的沉积物具有颗粒较细并且分选性较好的特点,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D选项的沉积层颗粒较细并且分选性较好,所以某次漫洪沉积形成的地层剖面示意图是D,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漫滩湿地沉积时期降水量较大,所以沉积物以水相沉积为主,因此漫滩湿地沉积时期以流水沉积为主,③错误,④正确。由于该时期降水量较大,所以会导致沙漠面积缩小,因此沙漠的南缘会向北移动,①错误,②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距今4900—3300年以沙丘沉积为主,说明该时期降水较少,因此可以判断出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较强,副热带高压正常在北纬30度附近,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较强说明副热带高压向北移动,位置偏北,BD错误。受西风影响较强的话,降水量会较大,所以该地区受西风影响减弱,A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洪水-漫湖沉积是湖泊环境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河流相、滨浅湖相,也不同于一般的三角洲和冲积扇三角洲相,它是在盆地发育地早期,古地形平坦的浅水湖泊中,气候干旱、半干旱的条件下形成的。它与近源、短源阵发性洪水的注入及随之而来的沉积作用有关,但又不完全类同于正常分异作用的滨浅湖沉积,而类似于海洋环境的潮坪沉积。即在开阔平坦的湖泊环境中,在洪水期高水位面附近的低能带附近,沉积了泥和粉砂,形成泥坪;在低水位,即非洪水期,湖水面下降,湖浪作用显著,形成砂坪或滩砂;两水位之间的间歇能带形成砂泥混合坪。
17.(1)气候特征主要差异:与南部相比,东北部:降水:年降水量较少,季节变化较大;气温:气温年较差较大,气候大陆性较强。原因:南部主要受赤道低气压与西南风影响,降水较丰富,全年降水较均匀,气温季节变化较小;东北部受赤道低气压与信风交替控制,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受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东北部干季温高,湿季温凉,年较差较大,大陆性较强。
(2)大坝以上流域面积小,拦泥蓄沙数量有限;全流域农业过度开发,水土流失量大,河道与低洼湿地的泥沙淤积量增大;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水位上涨,河水流速减慢,流水冲淤能力减弱,(进一步加剧泥沙淤积与湿地淤塞萎缩。导致洪水期河流行洪、蓄洪能力减弱,进而造成洪积平原洪水期泛滥更加频繁,泛滥面积不断扩大。
(3)一可行:中国水产养殖技术支持,中国援助淡水养殖技术研发,劳动技术培训;水利工程的不断完善,改善水产养殖条件;保鲜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淡水鱼良种的培育技术的逐步推广。二不可行:产业基础: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粗放,传统捕鱼方式,缺乏养殖技术(淡水养殖技术落后);劳动力技术:(中方仅提供示范),当地劳动力农业技术水平(素质)较低;洪水泛滥,缺乏水利技术工程保障养殖效益;(旱涝灾害频繁,防灾技术落后,淡水养殖损失大)
【分析】本题以尼日利亚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气候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大坝修建后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气候特征主要差异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与南部相比,东北部降水表现出,年降水量较少,季节变化较大;气温表现出,气温年较差较大,气候大陆性较强。
气候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等因素分析,南部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南部主要受赤道低气压与西南风影响,西南风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较丰富,全年降水较均匀,气温季节变化较小;东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东北部受赤道低气压与信风交替控制,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受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东北部干季温高,湿季温凉,年较差较大,大陆性较强。
(2)洪积平原洪水期泛滥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主要从泥沙淤积、洪水期河道蓄洪能力弱等角度分析。大坝修建后,大坝以上流域面积小,拦泥蓄沙数量有限,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得泥沙量增大,全流域农业过度开发,水土流失量大,河道与低洼湿地的泥沙淤积量增大,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水位上涨,河水流速减慢,流水冲淤能力减弱,进一步加剧泥沙淤积与湿地淤塞萎缩。导致洪水期河流行洪、蓄洪能力减弱,进而造成洪积平原洪水期泛滥更加频繁,泛滥面积不断扩大。
(3)哈代贾河流域大力发展现代淡水养殖业可行主要从养殖技术、保鲜技术较好、选育良种角度分析。中国援尼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成立提供技术支持,有着中国水产养殖技术支持,加上中国援助淡水养殖技术研发,劳动技术培训,水利工程的不断完善,改善水产养殖条件;科学技术发展,保鲜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淡水鱼良种的培育技术的逐步推广,水产养殖品质不断提升,所以哈代贾河流域大力发展现代淡水养殖业可行。
哈代贾河流域大力发展现代淡水养殖业不可行主要从产业基础、劳动技术、自然灾害角度分析。从产业基础分析,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粗放,传统捕鱼方式,缺乏养殖技术,淡水养殖技术落后,培训难度较大;从劳动力技术角度分析,中方仅提供示范,当地劳动力农业技术水平(素质)较低,学习苦难,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自然灾害角度分析,当地洪水泛滥,缺乏水利技术工程保障养殖效益,旱涝灾害频繁,防灾技术落后,淡水养殖损失大。
18.(1)前期地壳运动活跃,富含稀土元素的岩浆侵入(上升冷却)形成花岗岩(或变质后形成变质岩);后期地壳运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地壳抬升较慢),抬升深度小于外力的侵蚀速度,为深厚风化壳形成提供条件;(侵蚀作用相对较弱);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风化作用强烈(较显著);淋溶作用较强,在下渗作用下产生元素富集;流水侵蚀作用相对较弱,小于风化壳的形成速度,保障矿产有足够的富集空间。
(2)与原地浸矿相比,池浸会破坏地表植被,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需剥离山体,地表植被破坏更严重,更易造成水土流失(生态问题);破坏表土,土壤生态受损;浸液排污、下渗污染水源;产生的挖矿土、尾砂、尾渣和废液等废弃物数量大尾砂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更易造成大气、土壤、水源第二次污染;溃坝风险更高,威胁生态安全。
(3)稀土矿藏储量有限,不可再生稀土矿属战略性原材料,控制开采量,保障国家安全战略资源,国家安全保障需要避免无序开采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加重,采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环境生态修复保护需要控制产量,提升质量,提升稀土矿的附加值。
【分析】本题以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资源为材料,涉及南稀土矿区主要地质作用表现形式的主要特点、池浸(堆浸)工艺对当地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的主要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首先由材料可知,稀土离子矿主要富集在花岗岩或变质岩的风化层中,而花岗岩或变质岩的形成均和岩浆侵入有关,岩浆侵入前地壳运动活跃;由此可得赣南稀土矿区主要地质作用前期表现形式的主要特点为地壳运动活跃,富含稀土元素的岩浆侵入(上升冷却)形成花岗岩(或变质后形成变质岩)。其次由材料可知,稀土离子矿经风化、淋溶,稀土元素富集在原地的风化层中,后期地壳运动稳定,我国赣南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为风化提供了条件,降水丰富,淋溶作用也强,在下渗作用下产生元素富集。
(2)由图可知,堆浸覆盖面积比原地浸矿大,从材料里“搬山运动”可知,还需剥离山体,破坏植被更多,失去植被,易造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由图可知原地浸矿在地下,堆浸在地表,堆浸容易污染大气、土壤和地表水源;由图可知,堆浸对坝的压力比较大,容易溃坝威胁生态安全。
(3)由材料可知,稀土是重要的战略性原材料且不可再生,全球已知储量少,控制开采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战略资源;矿产资源无序开采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稀土矿提取工序复杂,开采过快,不利于保证稀土矿的质量。
19.(1)差异:西部增温幅度大于东部。
原因:与东部相比,西部深居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气候更为干旱;植被稀少、植被覆盖度更低,气温升高幅度更大。
(2)全球气候变暖,使高山冰雪融水增加;下垫面增温,对流增强,局部对流雨增多,山地降水增加;气温升高,地面积雪融化加快,(冻结层变薄,冻土退化)短期内使土壤浅层含水量增加,随着水分的增加,有利于植被恢复和生长;植被覆盖度增加,固沙增强。植被增加,气温增温幅度减小,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土壤湿度增加,进一步促进植被的恢复与生长,造成土地沙化的逆转。
【分析】本大题以青藏高原1971~2013年冬季的气候倾向率变化图和土地沙漠化的逆转等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全球气候变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土地荒漠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青藏高原西部增温幅度大于东部。由材料“植被覆盖度低,气温升高幅度大”结合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环境可知,与东部相比,青藏高原西部深居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降水少,气候更为干旱;因水分条件差,青藏高原西部植被稀少、植被覆盖度更低,导致气温升高幅度更大。
(2)本小题可从水分条件的改善、植被覆盖度的提高等角度进行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使高山冰雪融水增加,有利于减缓或逆转土地沙漠化;下垫面水域面积增加,气温升高,水分蒸发,对流增强,使局地地区对流雨增多,山地降水增加,有利于减缓或逆转土地沙漠化;气温升高,地面积雪融化加快,冻土层的冻结层变薄、冻土退化,短期内使土壤表层含水量增加,有利于植被恢复和生长;植被覆盖度增加后,植被根系固定土壤的能力增强,有利于固沙,减缓甚至逆转土地沙漠化;由材料“植被覆盖度与气温升高幅度呈负相关,植被覆盖度低,气温升高幅度大”可知,植被覆盖度增加后,气温增温幅度减小,土壤水分蒸发减弱,土壤含水量、湿度增加,可进一步促进植被的恢复与生长,减缓甚至逆转土地沙漠化。
1.《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自然地理)》目录
2.《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人文地理)》目录
3.《中国地理小区域100例》总目录
4.《世界地理小区域100例》总目录
5.《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自然地理)》获取方法
6.《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人文地理)》获取方法
7.《中国地理小区域100例》获取方法
8.《世界地理小区域100例》获取方法
9.可编辑2021年世界区域地理复习资料包免费送!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扫一扫上面二维码加入学习吧。
适用对象:高二,高三全体学生,高中地理老师,地理旅游爱好者
部分图文
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探讨之用,如涉及侵权,请留言处理。
温馨提示:本文已发表在财营网cyedu.org,财营网免费为全国各大中小学老师上传提供学生们学习。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