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业务招待费用报销规定?
企业业务招待费用报销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业务招待费的定义与范围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用于接待应酬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但不限于业务洽谈、产品推销、对外联络、公关交往、会议接待及来宾接待等环节所产生的费用。具体范围通常包括:
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宴请或工作餐开支;
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赠送纪念品的开支;
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旅游景点参观费、交通费及其他相关费用开支;
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业务关系人员的差旅费开支。
二、报销原则与标准
1. 报销原则:
业务招待费的报销需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即属于当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费用。
报销时,应提供合规的发票及相应的证明材料,如付款凭证、商业目的、招待双方、时间地点等,以证明招待费发生的真实性。
2. 报销标准:
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部分企业可能还设定了具体的报销限额,如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等业务招待费的月度限额。
三、报销流程与监管
1. 报销流程:
业务发生后,应在一周内填写“业务招待费说明表”,注明被请客户名称、人数、事由及应酬方式、金额等,并附上相应发票进行报销。
报销需经过公司审定的各部门及总经理的统一掌握和审批,超出预算的需先报总经理或董事长签字批准。
2. 监管措施:
公司财务部对各部门的业务招待费开支实施实时监控,并建立预算制度,对费用的不正常执行予以适时警告,对超预算开支适时予以终止执行。
四、特殊事项处理
与客户一同出差的机票费用,若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允许税前限额扣除,但这些费用不得抵扣进项税。
分支机构的业务招待费扣除额,需按总分机构实现的收入总额,乘以相应比例进行计算。
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企业,其从被投资企业所分配的股息、红利及股权转让收入,可按比例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
五、其他注意事项
业务招待费仅限于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招待支出,会议费、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职工福利、职工奖励、销售产品佣金及支付给个人的劳务支出等,均不得列为业务招待费。
业务招待费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为业务招待费是属于个人消费的支出,开具专票不得抵扣。
企业业务招待费用报销规定涉及定义与范围、报销原则与标准、报销流程与监管、特殊事项处理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业务招待费用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