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盈利组织接受捐赠怎么处理
非盈利组织接受捐赠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非盈利组织接受捐赠的财产应当是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且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入账和处理。
1. 捐赠财产的接受范围:
捐赠财产包括货币、实物、房屋、有价证券、股权、知识产权等有形和无形财产。
捐赠的实物应当具有使用价值,并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标准。
捐赠人捐赠本企业产品的,应当依法承担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2. 入账处理:
对于接受的现金资产捐赠,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入账。
对于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捐赠(如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如果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如发票、报关单、有关协议等),则按照凭据上标明的金额作为入账价值;如果凭据上标明的金额与受赠资产公允价值相差较大,或者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则受赠资产应当以其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
3. 劳务捐赠的处理:
对于接受的劳务捐赠,通常不予确认,但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关披露。
4. 税务处理:
自2008年1月1日起,非营利组织接受的捐赠收入属于免税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免税条件通常包括依法设立或登记并取得相关证书,且活动符合非营利性质。
5. 附条件捐赠的账务处理:
如果接受的捐赠附有条件,且存在需要偿还全部或部分捐赠资产或者相应金额的现时义务(如因无法满足捐赠所附条件而必须将部分捐赠款退还给捐赠人),则按照需要偿还的金额进行账务处理。
6. 非现金资产捐赠的相关费用处理:
非盈利组织在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时发生的应归属于其自身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应当计入当期费用。
7. 受托代理业务的处理:
如果非盈利组织从事受托代理业务(即有明确的转赠或转交协议,或满足特定条件的业务),则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且此类业务不会导致非盈利组织自身净资产的增加。
非盈利组织在接受捐赠时,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确保捐赠财产的合法性和入账的准确性,并妥善处理相关税务和账务问题。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