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历地政课堂历史答疑2024年中考历史热点专练:史学理论cyedu.org

2024年中考历史热点专练:史学理论cyedu.org

更新:2025-02-06 05:15:30编辑:admin归类:历史答疑人气:7

 独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精品课件+教案+习题

2024年中考历史32大必考专题+专练

2024年中考历史终极冲刺背诵秘笈(免费更新)

2024年中考历史观点论述题分类汇总(免费更新)

2023年秋九上历史背诵秘笈(含填空版)

2023年七八九(上册)历史观点论述题

九上历史选择题题库100题(精品)

2023年九上历史识图题汇编30题

2023年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1-10(九上九下综合)

2024年中考历史小论文解题方法指导

九下历史选择题强化题库100题2

时政专题 |  2024年中考道法热点:全国两会共话新质生产力 

2024年中考道法模拟试卷1(三月)

2024年中考道法时政热点51:聚焦2024年全国“两会”

2024年全国“两会”:深度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中考道法54大时政热点专题(原创系列)

2024年中考道法一轮复习课件+教案+习题(含23单元专题)

2024年八下道法原创精品课件+教案+课时训练

2024年中考道法100个时政热词汇总(含习题)

2023年秋九上道法背诵秘笈+思维导图+填空版

2024年九下道法背诵秘籍+填空+思维导图

2024年九年级道法期末精品提升试卷1-10

2023年九上道法主观题汇总48题

九上道法选择题强化题库100题(4)


2024年中考历史热点专练:史学理论

一、选择题

1.2023年12月3日,总书记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时指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对此结论提供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古老传说       B.神话故事       C.考古发现       D.文学作品

2.中原地区的原始农业在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至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相当发达。探究这段历史的主要依据是(   )

A.炎帝、黄帝的古史传说       B.《史记》的记载

C.这一地区出土的陶器等       D.纪录片《河姆渡》

2024年中考历史32大必考专题+专练

3.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历史史实,哪些是历史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众与商军在牧野决战

B.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

C.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

D.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精品课件+教案+习题

4.下图是晚清画报中的《明眸皓腕》,描绘了女性在新式照明灯下尝试台球游戏的场景,让人看出上海的社会生活。下图可以视为(   )

2024年中考历史热点专练:史学理论cyedu.org

A.文字史料       B.历史概念       C.图像史料       D.历史结论

2024年中考历史押题密卷2

5.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主观表达和价值判断。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B.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C.华盛顿参与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

D.1848年《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2024年中考历史终极冲刺背诵秘笈(免费更新)

6.学习历史需要分清楚史实与史论。史实是对历史的客观陈述,不带个人主观判断;史论则是对史事的评价。下列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中,属于史实的是(   )

A.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B.它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D.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2024年中考历史观点论述题分类汇总(免费更新)

7.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或看法。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华佗创造的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C.《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D.祖冲之将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

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1(三月)

8.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的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C.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D.卡德纳斯推行土地改革,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

9.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重要能力。研究“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可信度最高的材料是(   )    

A.       B       C.       D.

10.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下列可用于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可靠的史料是(   )

A.《天朝田亩制度》文本       B.电视剧《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的连环画       D.小说《洪秀全演义》

11.历史知识包括历史史事和历史认识。历史史事是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和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史事的联系、特征、本质、线索、基本规律和发展大势等的看法。下列属于历史认识的是(   )

A.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一种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B.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C.中国隋唐时期的典章制度推动了古代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D.迪亚士带领3艘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12.历史学习中我们要学会计算历史年代,了解中国古代纪年方法。淝水之战发生的公元383年还可以表述为(   )

A.公元3世纪初       B.公元3世纪末       C.公元4世纪初       D.公元4世纪后期

13.运用多元史观解读历史,可以多角度把握历史发展概况。把适合的选项填入图示空白处(   )    

革命史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____  ——促进了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的尤为突出

A.文明史观       B.整体史观       C.阶级史观       D.民族史观

14.如图“云梦秦律”是1975年从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所得,这些秦律书写在六百多支竹简上,是秦国从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陆续制订和颁布于世的,是今天所能见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法律条文.“云梦秦律”作为文物属于(   )

A.文献资料       B.实物资料       C.口述资料       D.习俗资料

15.“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688年,英国废黜詹姆士二世,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B

在马歇尔计划援助下,截至1952年,欧洲国民总产值增加了25%,比战前增加了15%

马歇尔计划使西欧摆脱了冷战的阴影

C

火车方便人们的出行,但污染了环境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D

先后30多个国家,共计约15亿人卷入一战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A.A       B.B       C.C       D.D

16.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研究五四运动时,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油画《五四运动》       B.五四时期的爱国纪念章

C.书籍《重返五四现场》       D.电影《我的1919》

17.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古希腊在的民主制度为现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大唐西域记》

C.鸦片战争后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8.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农奴制改革规定农民以赎买方式分到一块耕地

B.明治维新是一场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1863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1914年6月28日,普林西普枪杀斐迪南夫妇

19.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以下史料一定程度都反映了历史,从可信度角度看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摩诃婆罗多》       C.《荷马史诗》       D.《天方夜谭》

20.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某小组开展“近代抗争史”专题学习,下列可用于研究“虎门销烟”的最可靠的史料是(   )

虎门销烟            

(现代雕塑)    

B.林则徐等奏报销烟完竣(奏折)

C.《虎门销烟》

(连环画)

D.《林则徐》

    (电影)

          

A.A       B.B       C.C       D.D

21.一般来说,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当时所产生的;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下列各项内容中与九一八事变直接相关的第一手史料是(   )

①1931年7月“攘外必先安内”手令    ②日军在沈阳外攘门上向中国军队进攻的照片

③《松花江上》歌词                 ④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平王东迁的时间换作世纪年代表示为(   )

A.公元前7世纪70年代       B.7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8世纪70年代       D.公元前7世纪80年代

24.下图所示墓穴壁画描给了古埃及人的社会经济生活。它属于(   )

A.实物史料       B.口述史料       C.文献史料       D.二手史料

25.九一八事变发生,中国商办报纸《申报》和日本人在中国东北创办的有较大影响力的中文报纸《盛京时报》对事变报道如表所示。这说明(   )

报纸

报道内容

《申报》

日本违反国际法,擅自发动军事侵略活动;日本华侨财产和生命均未受到威胁;日军对东北军民犯下了种种罪行;国民政府积极解决矛盾,避免事态扩大;中国民众的抗议行为是合理的        

《盛京时报》

中国是事变的肇事者,日本行动纯属自卫;中国方面破坏两国友谊;中国民众的举动损害了日本的利益

A.报刊史料不能独立地用于研究,须补充其他史料佐证

B.新闻报道的现场性,使其能更全面地再现历史事实

C.报刊有其政治立场,对同一事实会有不同的历史解释

D.历史记载的矛盾,使得史学研究总是很难还原真相

26.《商君书·画策》记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下列印证“妇织而衣”的说法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民间流传的“织麻为布,成作衣裳”传说

B.《礼记》记载炎帝“治其丝麻,以为布帛”

C.仰韶遗址出土了陶纺轮、骨针等纺织工具

D.文学作品《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相关描述

          

二、辨析题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姓徐乃祯抬担架时随身携带的碗                                 百姓支援前线的独轮车

                    图:淮海战役的历史见证    

——引自《百家讲坛》《历史关头——红色纪念馆之旅》第8

(1)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两种类型。简述图文物所属的类型。

(2)小历说:“淮海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9.以下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四种材料。

①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②人民志愿军纪念邮票 ③《抗美援朝战争史》④ 电影《长津湖》

(1)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材料中哪些属于第一手史料,哪些属于第二手史料?(用序号表示)

(2)如果用于研究抗美援朝的历史,上述哪种史料最不具备研究价值?说明理由

30.典籍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更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朝政府十分重视典籍的撰写,在先进技术的加持下,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表,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

——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飘》这部长篇小说,以一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希礼作为南方种植园经济的资族代表,他迷恋过去却又无法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在战争结人后,北方控制的议会拒绝给予参战的南方人以选举权,却将选举权给予黑人。这对美国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张庆红等《飘》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南方社会的变迁

材料三  毛泽东的经典著述(部分)

① 1927—1936年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1937—1948年

《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③1949—1966年

《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造》(论十大关系)

(1)从材料一画线部分,任选两个领域,列举相关领域的一部典籍,并解读其历史价值。

(2)材料二中的文学形象面临着怎样的历史变革局面?这场变革如何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中的著述名称,概括①处体现的阶段特征,并简述1949—1966年中国的国内形势。

32.史料•史实•史论

材料一: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迄今为止,人们所能认识并可以搜集、运用的史料大体有文献、实物、口述、图像等类别。

①石器

②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③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        

④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⑤宋代《耕获图》

⑥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宋)朱彧《萍洲可谈》

(1)将材料一中的史料进行分类。(写序号)任意选择其中一则史料,谈谈其研究价值。

实物史料:______;文献史料:______;图像史料:______

材料二:

史书

作者

盛衰论

《史记》

 

①古今“未必尽同”,对于战国时期的变法,加以赞赏

②“物盛则衰,时极而转”,是指在休养生息取得的繁荣表象下

《资治通鉴》

司马光

③“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历史上许多动乱的爆发

④用人不问亲疏,不讲门第,“举之以众,根据具体的功绩赏罚

——摘编自《中国史学史》(2)将表格中横线处补充完整。中国古代史家认识到历史上“盛衰”转变有其原因,从上述表格中选取一个观点(④除外),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说明。

示例:④史学家认识到用人的重要性。宋代注重发展文教,科举制度的发展造就了科技发展、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局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材料三:在西方中世纪,神创论等是关于人类社会起源、演变动力的基本观念。随着西方社会的思想解放、地理大发现、对非洲美洲民族文明的了解。以人的复苏为主要内容的历史观念革新的阶段到来了。“史学思想又一次把人放在它的画面上的中心地位”,着力用人事而非神意的观点考察、解释过去。此时的史学家认为“历史是各部分不可分的有机体”,而且在空间上都应当是世界性的。

——摘编自张井梅《16、17世纪历史进步观与西方史学》

(3)依据材料三,概括16、17世纪西方形成的新历史观念。指出历史观念革新的时代背景。

36.多元史料,走进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组资料:

①人面鱼纹彩陶盆                     ②商鞅铜方量                                  ③魏晋古墓砖画

④司母戊鼎                ⑤秦半两钱                   ⑥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

第二组资料:

⑦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据统编版《中国历史》    

⑧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据《战国策·秦策一》

(1)分别指出上述两组资料的史料类型。

(2)将第一组资料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按照时代顺序排列。(写序号)

(3)仿照示例,从第一组资料中任选其二(除示例),说明其历史价值。

示例:①人面鱼纹彩陶盆,既能反映出半坡遗址彩陶制作的水平,也能反映原始农耕生活的状况。

(4)我们要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交融”,从上述两组资料中可以选用的史料有哪些?(写序号),除此,我们还可以补充什么史事?

(5)利用上述两组资料,你还会提出什么问题?

37.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西周时期国王称天子,全天下土地归天子所有,受封的诸侯享有管理封地和征收赋税的权力。但诸侯也必须服从天子命令,朝见天子,交纳贡物,服从调兵。诸侯在自己领地还可以再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严密统治网络。

——摘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二  2002年6月,在湖南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属秦朝时县一级政府的部分档案,涉及秦的南郡、巴郡、洞庭郡、苍梧郡等。其中洞庭郡等资料从未见诸文献记载,可补史籍之缺。

——摘编自《湖南里耶秦简》

材料三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如下图所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周统治地方的制度;依据材料一归纳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

(2)史料类型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请写出材料二中秦简所属的史料类型;并写出材料反映的秦朝实行的制度。

(3)依据材料三,概括西汉前期存在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为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上述制度和措施的相同作用。

38.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时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居…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竟不能得月氏要领。还……                                        ——《史记·张骞出使西域》

(1)某同学在观察材料一之后,留下以下一段话:①自张骞通新疆后,中西方形成了一条以西安为起点,穿过河西走廊,经过中亚、西亚,再转运到终点大秦的商路。②这条“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政治、经济、文化。③汉武帝时期还开辟了由中国南海出发,穿过马来半岛,经过马六甲海峡,抵达印度和僧伽罗,再转运到欧洲地区的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路。

①以上一段话中是主观表述的是__________。(填写数字序号)

②找出其中1条错误表述,并说明判断理由。

(2)材料二为唐初描绘张骞拜别汉武帝即将出使西域场景的敦煌壁画,①作为原始史料,其可用于研究    ;②作为非原始史料,其又可用于研究   

(3)对于研究“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一主题,材料三属于什么表现形式的史料?如果要形成证据链,还需要补充什么形式的史料?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以“动机与后果”的概念范畴分析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影响。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封建经济的某些破坏,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新式工业,主要出现在缫丝、棉纺、煤矿、船舶修造等业。在民族工业产生时期,地主和官僚的投资占一半左右,买办投资亦占颇大比重。但在20世纪以后,就主要是商人投资了。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在爱国主义的思潮下,有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志之士在艰难中集资创办新式企业。民族资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限制和压迫,同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光绪七年、(1881年)李鸿章奏称:“该局船不时驶往东南两洋,今且骎骎(迅速)开始赴西洋之先路。直、晋、豫等省旱灾之时,该局船

承达赈粮,源源接济,救活无数灾民。往岁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迅赴机宜,均无贻误,洵于时事大局有裨。”

—摘编自朱荫贵《朱荫贵论招商局》

(2)从史料类型角度看,材料二中的如图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根据材料二、概括招商局“有益于时事大局”的依据。

材料三  

   

(3)指出图一中A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根据材料三中的两幅图,概括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浙江嘉兴、江西井冈山与瑞金、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北京天安门……,都留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足迹。

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北京的足迹(下表6则史料可以分为四类,请先看知识链接)

①内页刊载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的《新青年》杂志

②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的照片

③对一二·九运动时任中共北平地下党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刘导生的采访录

④宛平城城墙上被迫击炮等武器击中留下的弹孔

⑤北京大学红楼

⑥《人民日报》北平版创刊号(194922日)

知识链接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人们所能认识、搜集和运用的史料大体有文献史料(包括史书;档案与文书;文集、笔记、书信与日记;地方史志;报刊;碑铭与简牍;族谱、契约、账簿等)实物史料(包括器物;建筑物;遗址、遗迹)口述史料(包括回忆录与其他口述史记录;神话、传说、史诗)图像史料(包括绘画、雕刻、照片、古地图)等。

(1)阅读知识链接,将材料中的史料进行归类。(只填序号)。

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属于口述史料的是   

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属于图像史料的是   

(2)中共开创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从此开创了哪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3)哪一会议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一会议在中共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生的第一次理论飞跃诞生了什么理论?(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共哪一次会议把这一理论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遵义会议)。

46.国际货币的流通及其地位演变,与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息息相关,可以反映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班牙所属美洲殖民地白银相关数据表(单位:百万银圆)

年份

西属美洲白银产量

运抵欧洲数量

经欧洲运到东方数量

1600

1114

10

4.4

1650

1013

89

6

1 700

12

1012

8.5

1780

22

1820

14.7

——摘编自后智钢《外国白银内流中国问题探讨(16—19世纪中叶)》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是英镑成为国际货币开始的时代,英国正处于其历史上最大的盛世。这个时期的辉煌是建立在工业革命后英国世界工厂的工业和经济的绝对领先地位上。而且,只有通过庞大的海外贸易,这种领先地位才能转换为源源不断的黄金流入,使英国得以积累起雄厚的黄金储备。作为史上第一个被公认的世界货币,英镑的兴起和最终的国际化从不同的层面上能探觉出皇家海军的庇护。

——摘编自李云帆《英镑国际化背后的海洋霸权》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属美洲白银的流动趋势,并分析流动产生的世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的原因。

(3)数据是史料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和支撑,在探究历史过程中,对数据的使用应注意什么?    

47.繁华、富裕、强大、开放,虎虎有生气,这是唐人留下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给我们的总体印象。品味唐人的审美情趣,探讨唐人的审美观念,下边是关于唐代社会状况的学习活动:

材料一

 

(1)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主要文献史科包括:史书,档案与文书、文集、简牍等,主要实物史料包括:器物、遗迹等,主要图像史料包括绘画、雕刻、照片等。据此判断以上史料的类型(填写序号即可)。

属于文献史料的有:        

属于实物史料的有:        

属于图像史料的有:        

(2)从材料一中选择一则合适的史料(写出序号)并说明唐朝经济状况。

材料二  唐朝开放包容、大气恢宏的特点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下表是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时整理的“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简表”(部分)。    

往来地区

影响

日本

中华文化直接影响日本,推动日本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唐代建筑也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日本的建筑风格基本上是模仿长安的建筑。唐朝服装传入日本后,被改造为“和服”。

朝鲜半岛

唐代诗歌在朝鲜非常受欢迎,许多新罗使臣把中国的诗歌文化带到了朝鲜,推动了朝鲜文学的繁荣。陶瓷器物等作为中国代表和象征的产品也传入到朝鲜半岛,推动了该地区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

南亚

唐朝的《秦王破阵舞》传到印度,受到印度诸邦国的欢迎和喜爱。唐代音乐节目“击瓯”,传到印度,流行至今。

波斯

波斯仿照唐三彩制作了波斯三彩,仿照邢窑白瓷制作了白釉彩陶。

(3)依据材料二,论证“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这一观点。

50.阅读图片和文字介绍,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光明日报》上发表的      图二 邓小平南方谈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图一:1977年《人民日报》发表“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图二:1992年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他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1)两幅图片属于史料研究中的哪一类别?(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图一、图二的内容有什么共同意义?

观察下列“古代文明”的图示,回答问题。

54.博物馆中的世界文明。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成立于1753年,收藏了世界各地的文物和珍品,藏品之丰富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以下皆为该馆馆藏。

      藏品①                              藏品②                   藏品 ③                   藏品④

   楔形文字记录板 《女史箴图》唐摹本    拉美西斯二世法老塑像     帕特农神庙浮雕

(1)上述藏品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明成果,将其序号填入下列《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相应的空格中。(填写序号)

                                          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    

(2)博物馆中的藏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藏品③拉美西斯二世法老雕像的简介是:雕像仅上半身便高2.5米,重达7吨,所使用的花岗岩采自阿斯旺,距雕像所在的神殿超过150公里。它使用了整块巨石雕琢,原石重量应超过20吨。据此,写出藏品③的历史内涵。

(3)该馆的藏品主要是英国于18世纪至19世纪获得。中国的部分文物也是在这一时期流失到英国。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

(4)经学者考证,清政府曾长期视英国为“蛮夷”。19世纪上半期英国传教士创造了汉译名称“大英”,后被广泛使用。近年来,有学者主张将“大英博物馆”改译成“英国国家博物馆”,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


加微信获完整版18205613175(非赠品)


2024年中考历史32大必考专题+专练



      2024年中法两国领导人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60周年。中、法两国政府于1964年1月27日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与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是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巨大胜利。

      60年前的中法建交是国际关系史上的大事。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打开中西方交往合作的大门,为处于冷战中的世界带来希望。60年来,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为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

2024年中考历史28大必考专题+专练

      中法关系的独特历史塑造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面对新时代的风云际会,中法应当秉持建交初心、积极面向未来、敢于有所作为。双方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双边关系,以中法关系的稳定性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要以中法文化旅游年、巴黎奥运会为契机,扩大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要共同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应对全球性挑战继续作出中法贡献;要坚持互利共赢,在深化传统合作的同时,积极挖掘绿色产业、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潜力,坚持把蛋糕做大,以开放汇聚合作力量、共享发展机遇。面向下一个60年,中法携手合作,必将再创辉煌。

1月31日,两国还将在巴黎凡尔赛宫举办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文化旅游年开幕活动,播放两国元首视频致辞。


专题19  中国智慧 中国方案

知识梳理

考点一:中国智慧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中国智慧

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四大发明

造纸术:促进了人类的文化传播和教育普及,促进了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发展

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加速了欧洲社会转型

指南针:促进了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改变了人类作战方式,促进了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文学艺术

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艺术:昆曲、京剧等

文字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楷书等

诸子百家思想

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理念,有利于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

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医学

张仲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编写《伤寒杂病论》

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17世纪传入日本、朝鲜,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对世界医药学发展贡献巨大

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农学、        

手工业

《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

科举制

对东亚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具有借鉴意义

丝绸、瓷器、

茶叶

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促进了古代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其他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物质文化生活

杂交水稻

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精品课件+教案+习题



 



2023年秋九上历史背诵秘笈(含填空版)



2024年中考历史观点论述题分类汇总(免费更新)



加微信获完整版18205613175(非赠品)


2023年九上历史第一次月考题库(选择题)






2024年中考历史观点论述题分类汇总(免费更新)


2024年中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加微信获完整版18205613175(非赠品)

九年级历史上册探究题押题汇总






八年级历史上册探究题押题汇总




七年级历史上册探究题押题汇总






2024年中考道法时政热点:文化自信—第19届杭州亚运会






2023年九上道德与法治第一次月考精品题库








2022年八下历史期末冲刺背诵秘笈






2022年七下历史期末冲刺背诵秘笈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初中历史九大专题复习导图,暑期吃透开学不愁!cyedu.org 2021年中考历史知识点: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cyedu.org

猜你喜欢

更多
  •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