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历史高考----2020年文科综合历史全国卷评析 cyedu.org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可以说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前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03年版》中的三维目标将被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所更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同时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学科明确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
2020年的高考已没有颁发考试说明,由此可见 历史学科核心素 养对高考备考的重要性。这些要求实际上在近年高考试题中体现明显。随着新修订课标的推行和课程研究的发展,历史学科素养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渐趋融合,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 情怀的核心素养逐渐被认同。在这种形势 下,高考适当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必然。2020年高考命题中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体现不少。
一、唯物史观
文综历史试题全国Ⅰ卷26题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 .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 .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 .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 .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文综历史试题全国Ⅰ卷30 .1949 年5 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
A .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B .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
C .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D .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
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的体现。
文综历史试题全国Ⅲ卷31 .1983 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A .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B .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C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反作用体现。
文综历史试题全国Ⅱ卷24 .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
A .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 .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 .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 .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
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体现。
文综历史试题全国Ⅱ卷47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竺可桢题,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二. 时空观念
文综历史试题全国Ⅰ卷41题材料略(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 世纪50 ~70 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10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9 分)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6 分)
试题是对特定的50 年代,在冷战格局下,60 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下,70 年代中国与美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下的时间联系和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和德国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文综历史试题全国Ⅲ卷41题材料略(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12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6 分)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7 分)
这道题目从古雅典平原多,山地少,内陆成片,河流旁聚集人口,海岸线曲折、港口多、多山、地区彼此独立隔绝,适合从事海外贸易商业活动,与之相适应地形成小国寡民城邦制度,成为民主政治的摇篮,而中国,江河交错有利于灌溉,便于耕作适合从事农业,与之相适应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入手。东西方文明中的古希腊海洋文明(蓝色文明)与古代中国的大河文明(黄色文明)。这体现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不能简单地认为认好谁谁坏,理性认识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当今各国的社会制度同样要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才能对世界的多样化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三.史料实证
文综历史试题全国Ⅰ卷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04年新课标实施后的高考,由于面临教学的一标多本现实,高考的试题命制出现了“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的特点,实际近年的高考试题体现了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的史料实证特点。本题求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运用课程标准史料实证的能力,是开放特征突出的好题。
文综历史试题全国Ⅱ卷25.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A .创作源于艺术想象B .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 .可与文化遗存互证D .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题目考查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的史料实证特点。
四.历史解释
文综历史试题全国Ⅰ卷24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 .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 .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 .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题目通过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的史实,说明了周桓王时期分封制度虽存在,但已受到挑战的现实。
文综历史试题全国Ⅱ卷33 .15 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
A .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B .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C .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D .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题目通过《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些世俗世界的现实,自然地结合文艺复兴时期从神本到人文主义的不断丰富过程。
文综历史试题全国Ⅲ卷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表1 摘自1995 年7 ~8 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查对象中近60% 为18 ~35 岁的青壮年。
表1 1995 年7 ~8 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单位:%
表格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题目通过对1995 年7 ~8 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的内容,可知农民选择职业意向在经商、读书上大学方面占主导,这反映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下,农民从传统的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
五.家国情怀
文综历史试题全国Ⅰ卷27 .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A .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 .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 .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 .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题目通过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的儒家思想观念,考查了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优秀文化内涵,是家国情怀的很好体现。
文综历史试题全国Ⅲ卷47 .[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略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九龄成为盛唐名相的历史背景。(6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九龄的历史贡献。(9 分)
此题目通过张九龄成为盛唐名相的历史背景的概括考查科举制的推行和崇尚诗文的社会风气;开明纯正的政治氛围;南方的开发和中原文化在岭南的传播。通过张九龄的历史贡献的评价,考查开元年间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树立了贤相的典范;文学作品影响深远;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岭南的认知。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综历史试题全国Ⅱ卷46 .[ 历史——选修3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
材料略
(1 )根据材料,概述反战和平运动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的主要表现。(8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和平运动掀起高潮的原因及作用。(7 分)
(1 )扩展到全球,成立众多反战组织;与反帝、支持民族独立结合;转向反法西斯;采取直接反战行动。
(2 )原因:一战的惨痛教训,法西斯对外侵略的威胁,反战和平组织的推动。
作用:广泛传播和平反战呼声;动员人们与法西斯势力进行斗争。
题目以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反战和平运动高潮的扩展到全球,成立众多反战组织;与反帝、支持民族独立结合;转向反法西斯;采取直接反战行动的主要表现,及对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和平运动掀起高潮的原因及作用的考查,对广阔的国际视野的形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应对当今世界的全球化的趋势具有现实意义。
内容来源网络 侵删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